自考本科《050105漢語言文學》專業《美學》考試試題(二)
時間:2020-03-28 11:30來源:未知 作者:河南大學自考網 點擊:
次
本套測試試卷共 36 題,共 100 分。 【題型:單
本套測試試卷共 36 題,共 100 分。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1] |
藝術天才的形成主要由于 ( ) |
|
A |
超群的理性思維與敏銳的感性能力 |
|
B |
自然生理機制和超群的思維能力 |
|
C |
先天生理心理結構與后天機遇 |
|
D |
先天的生理心理結構與后天的實踐 |
|
|
答案: |
D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2] |
在西方美學史上影響很大的(),把審美活動和藝術創造看做是對主體情感活動的表現 |
|
A |
“模仿說” |
|
B |
“表現說” |
|
C |
“游戲說” |
|
D |
“有意味的形式說” |
|
|
答案: |
B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3] |
審美主體和審美對象可能并具有現實性的根本條件是( ) |
|
A |
審美形態 |
|
B |
審美活動 |
|
C |
審美經驗 |
|
D |
審美教育 |
|
|
答案: |
B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4] |
孕育意象的第一步往往是 ( ) |
|
A |
藝術敏感 |
|
B |
展開想象、聯想、幻想或意象思維 |
|
C |
主體接觸客體并受感動 |
|
D |
對于藝術技巧的運用和理解 |
|
|
答案: |
C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5] |
《圣經》中的許多故事,不僅感動了教徒,亦感動了許多非教徒,這些非人間的事例,在藝術品中卻
具有了精神滲透的作用。這表現的是藝術的哪個功能( ) |
|
A |
道德 |
|
B |
教育 |
|
C |
思想啟迪 |
|
D |
宗教感化 |
|
|
答案: |
D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6] |
中國的“言志說”、“心生說”屬于( ) |
|
A |
符號說 |
|
B |
載道說 |
|
C |
游戲說 |
|
D |
表現說 |
|
|
答案: |
D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7] |
“人生大舞臺,舞臺小人生”這句話說明 ( ) |
|
A |
審美活動是人類的基本活動和生存方式之一 |
|
B |
審美活動在人類所有活動中占據重要地位 |
|
C |
審美活動在人類所有活動中的獨立性 |
|
D |
審美活動和人生實踐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
|
|
答案: |
D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8] |
在意象生成過程中起著巨大作用的是 ( ) |
|
A |
意象和知覺 |
|
B |
理智和情感 |
|
C |
體驗和感受 |
|
D |
意向和想象 |
|
|
答案: |
D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9] |
對于主體的審美態度進行了最細致分析的是() |
|
A |
康德 |
|
B |
叔本華 |
|
C |
哈奇生 |
|
D |
海德格爾 |
|
|
答案: |
B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10] |
對于審美活動的發生,18世紀德國著名美學家康德在《判斷力批判》一書中提到的概念是( ) |
|
A |
自由游戲說 |
|
B |
生物本能說 |
|
C |
巫術說 |
|
D |
勞動說 |
|
|
答案: |
A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11] |
提出趣味教育的近代美育思想家是 ( ) |
|
A |
蔡元培 |
|
B |
梁啟超從美育角度看,中國古代一直強調樂,是因為樂有 |
|
C |
王國維 |
|
D |
朱光潛 |
|
|
答案: |
B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12] |
審美形態首先是( ) |
|
A |
人生存在的理性形式 |
|
B |
人生存在的感性形式 |
|
C |
作家主觀世界的表現形式 |
|
D |
作家審美理想的表現形式 |
|
|
答案: |
B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13] |
藝術品為接受主體而存在,又同時為兩個主體所決定、制約,因此藝術品具有 ( ) |
|
A |
符號性 |
|
B |
開放性 |
|
C |
他律性 |
|
D |
想象性 |
|
|
答案: |
C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14] |
建安時期,首次提到“美育”一詞的中國詩人是 ( ) |
|
A |
朱熹 |
|
B |
孟子 |
|
C |
孔子 |
|
D |
徐翰 |
|
|
答案: |
D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15] |
提出“本質直觀”概念的是下列哪位思想家 |
|
A |
笛卡爾 |
|
B |
康德 |
|
C |
胡塞爾 |
|
D |
阿奎那 |
|
|
答案: |
C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16] |
霍布斯的喜劇主張是( ) |
|
A |
突然榮耀說 |
|
B |
預期失望說 |
|
C |
生命的機械化 |
|
D |
心理能量消耗的節省 |
|
|
答案: |
B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17] |
中西審美實踐方式的不同證明了審美形態的( ) |
|
A |
歷史性 |
|
B |
二重性 |
|
C |
貫通性 |
|
D |
兼容性 |
|
|
答案: |
A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18]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這段古詩中意象的類型是 ( ) |
|
A |
仿象 |
|
B |
興象 |
|
C |
喻象 |
|
D |
抽象 |
|
|
答案: |
B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19] |
審美形態的悲劇所具有的形式特征是( ) |
|
A |
有價值的食物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中沖突、毀滅 |
|
B |
怪誕、變形、非理性 |
|
C |
反常、混亂、惡性刺激 |
|
D |
無價值的事物表現出的形體的變形,語言的乖訛、夸張、倒錯,行為的虛假、自相矛盾 |
|
|
答案: |
A |
【題型:單選】【分數:1分】 |
[20] |
提出藝術的功能“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的是( ) |
|
A |
孔子 |
|
B |
梁啟超 |
|
C |
孟子 |
|
D |
.莊子 |
|
|
答案: |
A |
【題型:多選】【分數:2分】 |
[21] |
審美經驗的動態過程包括() |
|
A |
呈現階段 |
|
B |
構成階段 |
|
C |
評價階段 |
|
D |
回味階段 |
|
E |
啟發階段 |
|
|
答案: |
ABC |
【題型:多選】【分數:2分】 |
[22] |
審美形態的特征包括 ( ) |
|
A |
生成性 |
|
B |
貫通性 |
|
C |
兼容性 |
|
D |
二重性 |
|
E |
永恒性 |
|
|
答案: |
ABCD |
【題型:多選】【分數:2分】 |
[23] |
審美經驗的構成要素包括() |
|
A |
感知 |
|
B |
想象 |
|
C |
情感 |
|
D |
理解 |
|
E |
認識 |
|
|
答案: |
ABCD |
【題型:多選】【分數:2分】 |
[24] |
審美對象的物質因素包括( ) |
|
A |
色彩 |
|
B |
線條 |
|
C |
形狀 |
|
D |
音響 |
|
E |
被人的耳目所直接把我的感性屬性 |
|
|
答案: |
ABCDE |
【題型:多選】【分數:2分】 |
[25] |
要準確理解審美形態的內涵,就必須準確理解一下哪幾個概念( ) |
|
A |
人生樣態 |
|
B |
道德境界 |
|
C |
人生境界 |
|
D |
審美情趣 |
|
E |
審美風格 |
|
|
答案: |
ACDE |
【題型:名詞解釋】【分數:3分】 |
[26] |
審美形態的生成性 |
|
|
答案: |
首先是指審美形態的歷史生成,其次是審美形態的個體相對性生成。
就歷時態而言,人類許多審美形態就是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后才出現的。
如丑和荒誕是在19世紀中葉以后才成為審美形態的。
就共時態而言,在特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審美形態,
要成為其他文化背景下特定民族的審美形態,就必須有個歷史的順應和同化過程。 |
【題型:名詞解釋】【分數:3分】 |
[27] |
意象世界層 |
|
|
答案: |
意象世界層是指建立在物質實在層和形式符號層基礎之上的、非現實的、
展現人類審美經驗的、能轉化為被感性把握的、富有意味的表象世界,屬于藝術品結構中的核心層次。 |
【題型:名詞解釋】【分數:3分】 |
[28] |
意象的物態化 |
|
|
答案: |
指先把意象的心理層次牽引出來,賦矛一定的形式符號,使之以具有感性物質
外觀的形態呈現出來,這是從意象走向藝術的實存的第一步,使意象具有物象的形態,但還非物質實存。 |
【題型:名詞解釋】【分數:5分】 |
[29] |
無我之境 |
|
|
答案: |
指創作主體的完全消失,隱在藝術意象的后面。 |
【題型:簡答】【分數:6分】 |
[30] |
簡述美學發展的三個階段。 |
|
|
答案: |
1、審美意識
2、美學思想
3、美學學科 |
【題型:簡答】【分數:6分】 |
[31] |
在藝術作品中,意象是如何生成的? |
|
|
答案: |
意象的生產意味著藝術家心中的意象得到物態化和物化的表達。
第一,意象的從無到有就是要將主體在醞釀中的隱藏在深層潛意識的意義明晰化,
把散漫、不可把握的感覺整合為一個完整的整體。這個整體就是藝術意象的整體。
第二,意象的從無到有,還在于意象的意義內容在“無”的運動中最終獲得外在形式符號,轉變為“有”。
第三,意象的從無到有,沒有物態化與物化的實在形式(藝術品)是不可能實現的。
第四,藝術意象的創造和藝術品的完成,
實際上也是一種生產(馬克思把藝術生產看成是精神生產的重要形式)。 |
【題型:簡答】【分數:6分】 |
[32] |
簡述審美形態的基本特征。 |
|
|
答案: |
生成性、貫通性、兼容性、二重性
1、生成性
一是指審美形態的歷史生成,二是指審美形態的個體相對生成。審美形態并非生而有之、一成不變的。
而是伴隨著人生樣態的豐富、藝術種類的增多和審美經驗的改善、人生境界的提高而不斷生成發展的。
就歷時態而言,人類的許多審美形態就是在人類文明高度發展后才出現的。
就共時態而言,在特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審美形態,要成為其他文化背景下特定民族的審美形態,
就必然有個歷史的順應和同化過程。就個體審美經驗的生成來說,審美形態往往以主觀相對性形式表
征著美在審美中生成的規則。
2、貫通性
是指民族文化,尤其是植根于其文化土壤中哲學思想對審美形態的統攝性。
在特定文化背景下產生的審美形態,從表面上看,往往只是特定的藝術形式或藝術風格,
但在這種體裁和風格的背后,實際上潛藏著文化,尤其是哲學思想的制約性,這種在制約性導致了
審美形態的貫通性。
3、兼容性
是指審美形態是多種審美因素構成的有機體的感性凝聚,是以一定的存在形式和審美風格為特征,
以人生樣態和人生境界為底蘊,以審美情趣貫徹其中的有機整體。
4、二重性
主要指的是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 |
【題型:簡答】【分數:6分】 |
[33] |
請簡要回答馬克思實踐論的主要觀點。 |
|
|
答案: |
首先,馬克思的實踐概念是在繼承和批判西方傳統實踐觀念、特別是古典哲學的實踐概念的基礎上
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他把實踐理解為“人的感性活動”,“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
其次,馬克思的實踐概念是生成性的。
再次,更重要的是,在馬克思那里,物質生產勞動是人最基礎的實踐活動,它最終決定著包括藝術、
審美活動在內的精神生產活動和人的一切其他實踐活動。
“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
”馬克思的存在論——對人的存在的理解,經歷了一個從“自我意識”到“人自身”再到“現實的人”,
即從理性存在到感性自然存在再到社會存在的轉變過程。 |
【題型:簡答】【分數:6分】 |
[34] |
簡述美育與德育的關系。 |
|
|
答案: |
與德育帶有強制性的外在影響相比,美育的方式是動于內,從內心、從人的情感的角度去打動人心。
美育與德育的方式,即竟然不同,又相輔相成,共同作用,使內和外順。
審美對人的感化往往使人親和,充滿愛心。而道德規范則是一種嚴肅的要求。
美育又體現著以道制欲的原則。美育本來是通過適應人的感性要求和欲望的方式去感動人的。 |
【題型:論述】【分數:13分】 |
[35] |
藝術鑒賞過程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請結合實例談談你自己的認識。 |
|
|
答案: |
初步感受|重建形象|主體意識|積極參與|全神貫注|對意境的感悟|悟的境界|階段性過程 |
【題型:論述】【分數:13分】 |
[36] |
試論述審美經驗各個階段的內在特征、相互聯系。 |
|
|
答案: |
感知|理解|情感|想象|交織統一|審美階段|相互聯系|內在 |
祝同學們早日順利畢業!
新生報名請咨詢:17737707508(同微信)
或掃碼加微信
(責任編輯:河南大學自考) |
------分隔線----------------------------